近日,同人王皓宇新书《深入浅出方解伤寒》受到广泛的关注,该书邀请薯蓣作序,薯蓣在序言中称,“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无论从身体上,还是思想上,对我的触动都非常大。寒冷还没过去,光是珍贵的天赐。”
以下为薯蓣作序全文:
在这个世界上,有两件事是大多数人都关心的。算命和治病。算命可以预知未来,富贵贫贱尽在八字珠玑;治病可以延年益寿,病去春来又是人生好时光。无论世界风云变幻,科技如何发展,人的根本需求不会变,要好的生活,好的身体。好生活与好身体是利益共同体,一损皆损,一荣俱荣。而身体,是生活的本钱,是生活的载体。我们从虚空来到人世间,以肉身承载我们的魂魄,开始我们在人类社会的旅程。如同金无足赤一样,我们外在的形体,或高,或矮,或胖,或瘦,都诞生在五行巨轮运行中的某个时空交错的点位,带着我们先天的特征,由出生到生命终结,完成我们在人世间的使命。这就是中医学的基础,以阴阳五行为起点,从自然规律入手探讨人的生命本质,并根据每个人的具体特点对身体进行调理,达到“治未病”优于“治已病”的效果。同人老师本次出版的《四圣弘医》分为三部,第一部重点讲述阴阳五行及常见病的中医学分析;第二部具体讲述《伤寒论》中的汤方原理。这种讲述不同于将《黄帝内经》和《伤寒论》进行白话文注释讲解。同人老师依据现代语言及现代科学的逻辑结构对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及具体汤方机理进行了全面的梳理总结。不仅告诉读者这个汤方适用什么症状,而且告诉读者为什么这个汤方要如此构成,每味药的作用是什么,为何剂量的搭配要用如此比例等等。而这些问题在经典原文里是找不到直接解释的,需要自己去判断分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学不好中医的原因之一。同人老师《四圣弘医》的贡献就是将中国的中医经典书籍《黄帝内经》与《伤寒论》用现代语言及逻辑结构把问题全部说清楚了,同时穿插讲解了《神农本草经》的相关知识。只要用心读完这两本书,没有任何医学基础的人也能明白中医的原理。悟性高者可以自疗身体的疾病。
我此生有机缘结识同人老师,并跟随同人老师学习中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人生的转折点。无论从身体上,还是思想上,对我的触动都非常大。“寒冷还没过去,光是珍贵的天赐”,孤独的作家万尼亚曾经如此自语,我想将这两句话用在我对疾病对中医的认识上也是很贴切的,疾病一直还在,认知中医哲学难道不是天赐?在跟师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逐步认识到中医是传统医学,作为中医师只能以传统医学的思维方法出发分析患者的病情并开具药方,绝对不能以西医的思维去思考中医的问题,否则很可能开出“过犹不及”或“谬以千里”的药方,根本无法治愈患者的疾病。但是放眼如今各大医院的中医科及专门的中医院,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认识到阴阳五行在中医学中提纲契领的指导意义,认识到仲景先生1800多年前的著作《伤寒论》的医学高度呢?很多医生怕被传染戴着手套给病人把脉,很多药方开出来让病人吃得难受的生不如死,很多中医连基本的草药产地、样貌都不知道,这样长期以往,会严重影响到中医的公信力,让伟大的中医日益被边缘化。同人老师系列著作的出版,我个人认为可以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让我们中医学人可以追本溯源,回到正确的方向或者说道路上来。凭心而论,本书只是对中医经典《伤寒论》的讲解,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伤寒论》的医学高度。这就像诗歌在唐朝达到最高峰至今未有超越一样,中医学在东汉末年达到顶峰至今也未有大的突破,基本的理论框架还是1800年前的成果。但是,如果本书能够在“说清楚中医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上成功突破,让人们尤其是医学界的人士能够真正理解中医的深邃与奥妙,并在现有的医疗体制下更好地让中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或者以中医的自然朴素之博大理论促进西医的进一步发展,则是我们不敢奢求的梦想。
跟师学习近一年的时光,今日适逢戊戌年的霜降节气,同人老师嘱我写序,不禁想起元代诗人耶律楚材的几句诗来:“气当霜降十分爽,月比中秋一倍寒。回首三秋如一梦,梦中不觉到新安。”时光飞逝如烟,去年也是金秋送爽的时节,刚刚开始学习阴阳五行的新鲜和兴奋好像就在眼前,老师的《四圣弘医》第二部分就要付梓出版了,我也从写《四圣弘医》第一部分序言的丁酉之“晨云”变成了第二部分的戊戌之“薯蓣”。万分感慨系于心田。中国有句古话叫作“野人献曝”,在中医学习的道路上,我自然是一位山野之人,但我非常愿意将自己在同人老师光芒万丈的照拂之下所学所得,以此文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感谢同人老师!衷心祝愿《四圣弘医》能让每位读者都有所收获!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