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886年起,荷兰人麦尔发现了病毒以来,到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各种病毒已经超过4000多种。由于担心病毒对人体健康造成更大的危害,人类在病毒的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并因此开发了大量的疫苗和抗生素。毋庸置疑,人类在这条道路上取得了很大的收获,大大提升了人类对于微观世界的认知。但是,这条技术路线和方向所暴露出来的问题也非常明显,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1.人类的研究永远走在病毒变异的后面。从2003年的非典,到2009年的禽流感,到2014年非洲的埃博拉,再到今年的新冠状病毒,疫苗的研发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永远走在人类对病毒的认知后面。一个病毒的产生,从认知到找到相应的化学药品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等新药研发出来了,病毒又变异了。
2.化学药品的负面作用。从青霉素、各种抗生素到激素,将化学药品注射到人体的血液循环当中进入脏腑和人体组织,将不可避免的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伤。钟南山院士在2003年治疗非典提出的抗生素+激素冲击疗法,有不少患者保住了生命,但因为骨头坏死留下了终生残疾。在化学药品的认知和使用的历史经验当中,人类已经发现,几乎每10年就要推翻以前的认知,发现曾经大量使用过的药物的毒负作用。四环素、红霉素等药物的毒负作用让几乎让曾经的一代人付出过惨重的代价。
3.过分的关注疾病的结果而非原因。随着肿瘤人群大面积增加,新的治疗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切割、化疗、靶向药物的介入,而却忽略了疾病产生的原因。现代医学把肿瘤归结为“基因突变”的说法并不令人信服。因为任何的“基因突变”也是需要特定环境的。就像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所进行很多基因改变试验,实际上也是在温度、湿度、辐照等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实现的。医学界是否做过深入的研究和反思,引起人体基因突变、导致肿瘤的外部环境是哪些因素?所谓“上工治未病”,“下工治已病”,目前超大型医院看似先进的诊断技术,复杂的手术治疗,发现的疾病越来越多,治疗的手段越来越复杂,综合的副作用越来越明显。其本质还是在“下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4.忽视人体自身质量的研究和人体质量的管理,把疾病简单的归结为病毒过于强大。实际上,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充斥着无穷无尽的病毒和细菌。但绝大部分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实际上恰恰相反,假如没有病毒和细菌,那么自然界大量的生物将不能进行良好的新陈代谢。就像一个生态系统良好的土壤,实际上就是有大量的病毒和细菌。而寸草不生的戈壁滩,几乎没有什么病毒和细菌。人类的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在同一环境中的“病毒”对所有人是“公平”的,遭受病毒攻击的往往是身体质量下降,给病毒留下繁殖的空间和环境造成的。我们现行的体检,从本质上来讲是“找病”的,检查看有没有病,但缺乏对人体质量的评估与管理。现代的医院可以比喻为“人体修理厂”。如同一辆新出厂的汽车,一般很少出现问题,而驾驶15年以上,则经常出现各种问题。同样的道理,人体的疾病是人体脏腑质量下降的结果,其“驾驶者”必须对其先天质量和“如何驾驶”充分了解,而且应该对此负全责。假如“使用者”不能做到这一点,医院的能力是有限的,医生不可能具有短时间改变人体质量的能力,顶多只能是救救急而已。汽车的零件可以更换,而人体的脏腑、骨骼、肌肉和血脉则是很难更换的。所以,作为身体使用者的“个体”而言,必须要掌握身体的状况和清晰的知道如何使用它,而不是简单的“外包”给医院和医生。而且,这个“责任”和“义务”是无法外包出去的。正如同,医生不能代替病人吃饭的原理一样。每个人最终是要自己管理自己的健康,应该以预防为主。而如何管理自身的健康则是由一系列的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构成的。
这个简单的比喻隐藏着意味深长的道理,即我们该如何理解健康,如何认知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黄帝内经》洋洋洒洒十几万字,时而天文、时而地理,时而人和自然关系,五行相生相克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简单朴素的自然哲学:人类来源于自然,人和自然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1500年算起,人类由500年前的5亿人口疯狂的增加到了现在的70亿。500年前,全世界的GDP折合约2500亿美元,但今天全世界的GDP已经达到了80万亿美元;500年前,人类每天大约消耗13万亿卡路里,但今天每天大概要消耗1600万亿卡路里。人口增加了14倍,生产增加了250倍,消耗的能量增加了120倍。这些增加消耗的能量全部来自自然,产生的污染也回归给自然。如果把70亿人口放在一杆超级大秤上称一下,总重量达3亿吨;把供人类消费的家禽家畜(牛、羊、鸡、猪)也放在另外一个磅秤上称一下,总重量也达到7亿吨;如果把幸存的大型野生动物(企鹅、大象、鲸鱼等)拿来称一下,总重量已经不到1亿吨。人类在快速繁殖的时候,抢占了绝大多数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空间。不仅如此,目前饲养的家畜,鸡、奶牛、猪等,大多数是按照人的意志改造以后来生长的。这些家畜变得又笨又肥(因为这样人类最受益),生活的寿命短而环境狭窄肮脏。越来越丧失原有的自然属性。长期食用这些属性“已经变异”家畜禽类和按照人类意志改变过的稻米,会不会影响人类的健康,或者诱发出新的病毒?目前人类还不得而知。毫无疑问,人类目前面临着巨大的生态危机。这场危机已经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全球变暖,空气中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挤占了氧气的位置,被污染的空气经过肺泡吸入到人体后,大大降低人体的“热功率”和新陈代谢的能力,一方面让人体更容易疲劳、抵抗力越来越低;另一方面内热和二氧化碳积蓄又会损伤人体的脏腑。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来形容人类的部分行为,其实并不为过。
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最引以自豪的可能就是人的大脑了。人的大脑发达而复杂,总重量约达到了1.4公斤,虽然不是所有动物中最重的大脑,但人的大脑却是最聪明的。人体的大脑是一个惊人的耗能器官,大脑占人体总重的2-3%,却要消耗总能量的20-25%。脑容量过大,脑力消耗过多造成人肌肉分配的能量气血偏小,人体的四肢和肌肉开始萎缩。气血过多的分配到大脑,造成了人体整体防御能力的下降。
得益于中华文明五千来来从未中断的优势和中国文字的特点,中医是目前全世界保留最完整的自然医学,其理论体系健全,思路清晰,大道至简,解决问题成本低廉。在本次冠状病毒引起的防治中,中医的作用非常明显,成本极其低廉。但不幸的是,目前依然处于非主流地位和“人微言轻”的状态。依然有大量的“中医黑”存在。同现代医学相比,中医更关注健康而非疾病;更关注人体质量而非病毒;所有的治疗以提升人体质量为目的,旨在通过加强人体循环系统和改善人体质量达到康复的目的。在防病的思路中,不鼓励过多的治疗和非自然的干预,而是鼓励遵从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统一,主张自我健康管理,主张“上工治未病”。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讲,中医几乎很难产生巨大的GDP。反观现代医学,无论是医疗检测设备,还是各种特效药,目前已经形成极大的商业链。本次冠状病毒所谓的特效药“瑞德西韦”仅10毫升就达人民币7000多元,其副作用还不得而知。目前医疗形成商业链是否真的对人类有益?是否真的有利于人类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虽然它养活了很多人口,形成了巨大的经济链。但是,人类最终会面临一个终极选择,要健康,还是要经济利益?要可持续发展,还是自掘坟墓?本次的疫情将会对中国,乃至全人类的长远发展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大健康”的概念提出很多年了,资本操作者依然认为健康产业是一个很大的“生意”。蜂拥而至的投资依然瞄准建设又大又复杂的医院,新化学药物的研发。
实际上,“大健康”的诀窍和密码恰恰掌握在每个人自己手里,关键是我们愿不愿意努力去找到“她”,并乐于使用。走过最远的路,绕过最大的弯。人类最终或许将蓦然回首:去时路即是来时路,终点即是起点。